笔趣小说 > 清末,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 > 船坞
夜间

船坞

法兰西人的效率很高,签下贷款合同的同一天,船政工业银行就收到了法兰西银行的汇款。

当然,4000万两白银足足有近1500吨重,换成黄金也有几百吨,这么大的量,当然给的不是贵金属,而是钞票。

看得出来,法兰西人准备的并不是很充分,除了法郎还有卢布、美元甚至英镑。

有了这些作为准备金,汤潇逸能发行3倍以上的银行券。

当然,实际上没法这么干,因为汤潇逸暂时顶多让商人用他们的银行券,再往下到平民,推广难度不会小。

“大人。”

刘一鸣面带笑容,走到汤潇逸身边。

汤潇逸正在规划这笔钱怎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。

一部分需要用来进口设备,自己不是不能生产,但一点点攒不知道得多久才能把厂子开起来。

另一部分用于发展教育,除了搞正式教育外,技能培训班也得规划在内。

4000万两,看起来不少,但真开始搞顶多只够个开头。

“什么事这么开心?”

汤潇逸看到刘一鸣的笑容,以为是有什么喜事。

“好事,好事呀大人。”

刘一鸣维持着笑容,

“203毫米速射炮一体式生产已经完成,射速一分钟能提升至4到5发,现在正在尝试制作256毫米和283毫米炮管。”

“另外经过调整人力物力,炮厂那边现在一月能产8门120毫米速射炮,8门152毫米速射炮,1门203毫米速射炮。”

“如果需要的话,集中人力物力,全力生产203毫米速射炮,三个月能出12门。”

通过关停老旧生产线、合并生产线和生产工人、细化生产流程、船政生产部分配套设施等方式,刘一鸣大大整顿了炮厂。

代价嘛,江南厂的步枪生产线停了下来,杂七杂八的弹药生产也停了下来,只留下主流炮弹产线。

而且也不用自己慢慢炼钢了,而是直接从永春购买合格的钢材,让江南厂摆脱了原材料不足的窘境。

之前生产的时候,一年拢共炼钢二三百吨,一门152速射炮连带炮架14吨,全分下来也才够20门出头。

就这点炮钢,还拿去造了旧式305毫米火炮,一门就58.5吨重,一门成品就占全面钢产量的四五分之一。

而生产不可能没有损耗的,特别是需要车削钻的东西。

搞定了这些,产量自然就上去了。

对了,这个产量是连炮带炮架、炮塔的产量。

“不错,十分不错。”

汤潇逸满意的点了点头,短时间能搞成这样就不错啦,

“等战争结束,可以给152毫米炮也配上炮塔,这个口径是未来二三等轻巡洋舰的主炮。”

“一鸣兄,有没有兴趣去南洋大臣署衙下挂个名?以后两江的工业,也麻烦一鸣兄了。”

刘一鸣心中石头落地,汤潇逸还让他管工业,现在提要求应该不会被拒绝:

“多谢大人厚爱,属下一定不负大人重托……额,属下有一事,想请教大人。”

汤潇逸不明白刘一鸣怎么卖起了关子,点点头:

“什么事?说说看。”

刘一鸣组织了一下语言:

“大人手握三支舰队,主管东南海防,此战过后,这个海防要如何巩固?”

“是以岸防炮台为主,多建据点,还是以舰队为主?”

汤潇逸琢磨了一下,不是琢磨未来咋样,而是琢磨刘一鸣为什么这样问。

他的态度一贯很清晰,不折不扣的海军派,搞的是决战舰队,刘一鸣是清楚的知道这些的。

“一鸣兄,我的态度不会改变,有什么想法说就是。”

汤潇逸皱着眉头。

刘一鸣弯着腰:

“大人,既然未来还是以舰队为主,现有战舰数量定然是不足的,肯定要造舰。”

“船政虽建设了青州船坞,大人您的船厂也有个大型船坞,但大型船坞也只有两个,人员数量也严重不足。”

“江南厂也能造舰,也是受限于没有合用的场地,无法建造大型船只。”

“但江南厂地处淞沪,人力比闵厂丰富,只需要挖出一两个船坞……”

汤潇逸哑然失笑,刘一鸣绕了这么一圈,竟然是来要钱的?

“那就挖,未来淞沪也将是造船业的中心之一,这个事儿我也有所规划。”

“就划……嘶~”

汤潇逸刚想拨款,却发现手中的钱都有了大概去处。

一个大型船坞可不是几万或者一二十万两能摆平的,高低得几十万两白银。

还得考虑造船厂的配套设施升级,不然连来料加工能力都没有,挖了也是白挖。

这么一算,就得一百来万两了。

“这样,我先拨30万两给江南厂,开挖并建设一个长200米,宽30米的大型船坞。”

汤潇逸想了想,看到桌上的银行账本,一下子有了想法,

“不过这30万,优先采购咱们自己能生产的,工人也优先雇佣清国工人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清末,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请大家收藏:(www.biquge7.cn)清末,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
清末,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》是作者:摸鱼划水睡懒觉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,扣人心弦的佳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