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气玉佩铭(谢谢“穷追不舍的郝总”的灵感胶囊)
紫阳真人叹道:“张公子好眼力。”
“贫道初得此物,将上面的字体拓印下来,又花费了数年时间,寻访名师,查阅古籍,才终于读懂里面的经义。”
“自此之后,贫道在修道上有拨开云雾见明月之感。”
“先贤有云: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。”
“以简观繁,则道尽在掌握。”
张天笑道:“这确实是挺简单的,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奥秘。”
见张天和紫阳真人打哑谜,大家的心神都被勾起来了。
偏偏这两个人,谁也不敢催他们。
安佑帝给徐闻打了一个眼色,徐闻会意,道:“仙师,那玉佩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呀?”
张天指着上面的篆书,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道:“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定则固,固则萌,萌则长,长则退,退则天。天几舂在上;地几舂在下。顺则生;逆则死。”
张天念得很慢,渐渐地,在场之人神色各异。
佛、道两门之人,随着张天越念神色越是了然。
其他不是修行中人,则是听得一脸茫然。
史尚书问道:“上仙,这是何意?”
张天笑道:“这个你们看过。”
“我们看过?”众人茫然。
张天道:“这就是小周天功的核心奥妙。”
“上面讲的是一个小周天修炼的过程,极其精要,剔除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杂。”
“道家的《小周天功》虽然理论上更为完善,但也附加了太多旁枝。”
“许多初学者,容易被这些旁枝迷惑,久练而不得入门。”
这段铭文,正是后世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气功理论记载——《行气玉佩铭》。
在后世20世纪,玉佩被发现,一直收藏在天津博物馆里。
后来在考古学家郭沫若的翻译解读下,才为世人熟知。
张天不确定眼前这块玉佩是不是后世博物馆那一块,但形状及铭文都一模一样。
就算不是同一块,估计也是同自同一匠人之手。
稍稍一对比,很容易就在资料库里搜索出来。
“原来如此。果然是大道至简。”
张天这么一说,其他看过《小周天功》的人顿时回过神来。
小周天功,传统上又称“百日筑基”。
一般都是借物取喻,听得人如坠雾中。
例如分什么炼己、调药、产药、采药、封炉、炼药等六个步骤。
每个步骤又有很多复杂的概念和讲究。
但剥开表象看本质,其不过是体内之“气”,循着“任脉”和“督脉”走完一周罢了。
只要把握了这个核心奥妙,其他的修道旁枝,顿时一目了然。
一般来说,这种核心要义,非亲传弟子不会轻易传授。
普通人修道,若无明师领路,只会在繁杂的道经中迷失。
越看越是迷糊,越看越是敬畏。
只觉得自己资质不够,领悟不了先辈的深意。
今天若不是论道法会,恐怕紫阳真人也不会在众人面前,将自己的“成道之物”公开。
徐闻道:“仙师,您曾说过,来自一个‘条条大道皆可成才’之世。”
“仙师对今世之字识得不全,却可辨认上古篆书。”
“难道仙师真的在战国之时下凡过?”
张天到这个时代以来,免不了接触到繁体字,一些不常见的认不出来。
有时懒得搜索资料库,就随口问周围的人。
徐闻跟在张天身边,时间一久,自然知道他在认繁体字方面,跟开蒙的孩童差不多。
如今连大儒都无法马上辩认的篆书,紫阳真人花费数年时间才解开的铭文,张天随口说出。
而且断字还断得这么精准。
不是在那个时代生活过,怎么可能如此熟悉?
徐闻这么一说,周围的人脸色都变了。
若是上仙(张公子)来自春秋战国时代,岂不是至少有一千多岁?
张天轻骂道:“别胡思乱想。我若说认得甲骨文,你是不是还认为我是商朝之人?”
“嘶…………”
“仙师原来还在商朝生活过?”
史尚书道:“老夫至今尚未见过商朝的上古文字,上仙是说,商朝的文字叫甲骨文?不知是何模样?”
“呃……”张天这才想起,甲骨文是在后世19世纪末发现的。
这个时代估计还埋在土里呢。
张天也没兴趣给他们抄甲骨文,后世那么多考古发现,抄一辈子都未必能抄完。
加上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建立文物保护体系,若是指点他们去挖,说不定加上许多神神鬼鬼的想法,不知道会破坏成什么样子。
于是道:“今日只是论道,这些有空再说。”
“是,仙师(上仙,张公子)。”
大家见张天不肯再聊,只得放弃追问。
反正张天身上的神秘不止一两件了,不在乎多这一个悬案。
张天将“行气玉佩”还给紫阳真人,道:“真人的疑难既已解决,我亦有些疑问,还请在座诸位解惑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请不要逼我做神仙请大家收藏:(www.biquge7.cn)请不要逼我做神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